
教师教育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教育随笔1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我以度过了半年的特岗生活。回味往事,有喜有悲,有欢有笑,但现在想想还是笑容远远大于哭泣,收获远远大于失去……
20xx年9月,带着几分憧憬和希望,我带着行李来到了息县小茴镇中心校,在这里经过在分配,我被分配到陈伍庄小学,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特岗,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名称,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师范生来说,有了特殊的意义。它是我们半年辛勤复习准备的成果。人们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我为自己终能成为一名教师而庆幸不已。的确,从事这一职业,让我如同穿行于春天的百花园中,快乐着,憧憬着,收获着,陶醉着。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当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喊我们“老师好”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甜美的感觉,当下课后学生们围绕在我身边给我们讲他们生活中的趣事,又会勾起我们儿时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他人不能体会的。我想这也是当初我为什么选择上师范学院最终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原因吧。步入教师队伍伊始,我对这个职业了解颇浅,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完父母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他们让我觉得有一份稳定伟大而相对轻松的职业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教师,教书是我们的天职,怎样做才不至于误人子弟,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到东西。对我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毕竟不能代替教学的经验,于是我抓住机会听学校几位老教师的课,同时每当中心校来听公开课的时候,也请各位教师加以指导。在每一堂课上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帮助自己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课后做到节节有反思,课课有总结。另外,做到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既要自信,又要自省。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特别是今天,我们面临知识剧增的时代,大量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如潮水般涌来。加之信息传播速度、广度的加快,学生接触这些知识非常容易,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自觉、自主地顺应时代的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理论结构,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充满信心,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
陈伍庄小学不仅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锻炼年轻人的地方,在这里不仅有着一群诲人不倦,孜孜辛勤的老师们,还有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在工作上,我向他们学习教学经验,在生活上,他们也很照顾我,我很感谢学校的老师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不仅有那些资历颇深的老教师,更有一些年轻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班级工作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无形中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对他们非常崇敬,我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三年的特岗教师考核期内,必须要快速的成长起来,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技能都要有很大的提高。但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刚来得时候我很不适应这的生活,习惯了在大学里面排队打饭的生活,来到这里什么也都得靠自己,心里确实有些失落,但是感谢学校的老师们,刚来的时候,学校的李会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慢慢的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自己做饭,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好歹使自己辛勤动手的成果,很有一番成就感。每当星期天休息的时候,闲来无事的我也开始种植学校分配给我的一块小菜地,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也学会了种下一些时下的蔬菜,既经济又卫生,同时也能享受一番农活的乐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为特岗教师中的一份子,我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应该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激励我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上。努力拼搏,在自己的特岗生活中谱写精彩的人生。
教师教育随笔2新教育是什么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忙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
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当是幸福的。
新教育是“心”教育。口号“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六大行动:营造书香学校、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梦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
四个追求: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新教育不断对教师们说:不要满足于写文章做演讲,而要把自我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我“开出一朵生命的花”。
新教育还是“幸”教育。是相对于当下的教育缺乏幸福、欢乐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
新教育是“星”教育。表示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从不抱怨星星的黯淡,只是努力地擦拭着星星。新教育人自称“擦星族”,是一群为了梦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新教育是民间教育的“星工场”,全力打造有教育梦想并一心逐梦的草根教育明星。
新教育是“信”教育。那里的“信”是信心、信任,更是信念”。“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
新教育精神:
执著坚守的梦想主义。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每个新教育的参与者,都要沉下心来,在现场,在课堂,在孩子的悲欢中,倾听自我的内心,思考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培养自我的田野意识。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我们也能够改变世界。”
成长着并且欢乐着,这是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第一,要努力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第二,要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
与其我们不断批评应试教育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戴着镣铐跳出精彩的镣铐舞呢
第二章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并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仅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主要是经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等实现的、经过多种教育写作形式加强对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行动论的关键在“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能够出成效的,真正能够产生奇迹的,应当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和谐论: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 ……此处隐藏9894个字……)出勤表现(10%),
(2)基础知识(20%),
(3)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技巧(70%)。
每学期应对各班男女生的体育成绩,用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做好教学小结。
四、课外指导。
1、认真制定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训练竞赛计划,抓好广播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2、做好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的选材、组队、训练、竞赛工作,为学校争取荣誉。
管理办法:
1、每月底教师要把教案和一篇教学反思交教导处检查。
2、每月随堂听课考核上课情况。
3、通过向学生调查考核作业情况。
4、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要把所任班学生的期末考查成绩进行统计并交教导处审核。
教师教育随笔13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赵天裕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奶奶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奶奶,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赵天裕满眼含泪地松开奶奶的手。赵天裕的奶奶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天裕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赵天裕,幼教文案《幼儿园托班教师随笔》。在活动区游戏时,赵天裕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天裕,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天裕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他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天裕,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天裕讲故事,他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因为他奶奶说他不会自己吃饭,我特意说:"天裕我来喂你,马阿姨特意帮他盛了一小碗,可是他不愿吃,又哭起来。徐欣琰小朋友看到了这情景说:"宝宝哭了,不好看啦!宝宝笑了,大家才喜欢!"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说:赵天裕不要哭,吃饭吧。在大家的帮助下,赵天裕终于肯吃饭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但是我鼓励他要多吃一点才能长得高长得大,他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
第二天,赵天裕和奶奶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奶奶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陆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天裕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奶奶,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天裕奶奶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教师教育随笔14教师引导起大作用
有两个小班的孩子,她们用手纸擦鼻涕时余留一小块,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放到嘴里嚼一嚼,老师会告诉她们,吃卫生纸是不卫生的,吃了会生病,不能随便乱尝东西。在孩子的观念里,没有“不卫生”的概念,所以他们当然是要“尝尝”;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他们会这样反复好几次,直到确认不好吃才没了兴趣。老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指导者,在一开始就指导学生,有许多东西是不能乱吃的,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这种意识,然后,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才会慢慢养成。如此说来,老师的指导在幼儿的生活中起着的是多么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育随笔15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与成人的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们会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气疯的时候。但你若能静下心来,耐心陪伴孩子成长,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你就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是那么美妙。所以,我们不管是做家长的还是做教师的,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陪他们一起静静体会生活的滋味。
我在附小快20年了,与这些稚气未脱,朴实无华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无比快乐。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用人们冠于我们的美称就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所面对的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而学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有家庭条件的差异,有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有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等等。我们常说“有教无类、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不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有选择职业的权利,也有选择专业的权利,可是我们却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回头想想我们平时面对孩子“错误”时的情景和心态——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给学生带去一阵阵的“狂风暴雨”,而我们的学生在久经此种情形变得麻木,因此出现了下一次的“暴风雨”会来得更猛些的恶性循环。很少有老师会静静地坐下来“和风细雨”地用真诚去和学生交流,用等待的心态理智的去接受孩子的“犯错”,用乐观的态度采取恰当地行为去引导孩子——那主要是我们对孩子缺少一份等待。
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样的,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孩子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他(她)们的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形成也应该是在反复的“碰壁”与“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违反了这样的规律,社会就会倒退,而我们的孩子则将会成为“次品”或“废品”。呐喊、痛斥、抱怨、牢骚、叹息,是对教育的关注、关心和责任,是对问题的一种正义宣泄,其豪气值得欣赏,其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但仅是对问题的放大,倾倒心中之积,对解决问题还是无济于事,反而感染更多人的失望,让人找不着北,无所适从。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允许孩子“犯错”,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在你耐心地引导中等待孩子们慢慢地进步与成长。
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等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等待,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后进生,因为后进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公开公平的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教师的职责。所以作为班主任或是老师更不能冷漠、歧视、放弃“后进生”,应亲近、关爱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进行长期“磨合”,引导他。正如《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所引用的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救一个算一个,唤醒一个算一个,促进一个算一个,成全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