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感人故事

时间:2025-05-03 06:30:55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合集15篇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合集15篇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1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黄海边。在那里,吃鱼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一位老乡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放在大锅里烧水活煮鱼,眼看着鱼在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着空气。

但其中有一条鱼与众不同,她没有挣扎,也没有本能地探头出水,而是将头和尾贴在烧热的锅底,并极力把腹部露出水面。

老乡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心里很纳闷。他试着用筷子帮助一下那条自讨苦吃的鲶鱼,让它的脑袋浮出水面,但是她很快又回复原状。水渐渐滚开了,那条鲶鱼的头部和尾巴已经被高温的铁锅烫得焦糊,但肚子基本没变样。

把鱼捞出锅后,老乡迫不及待地先把那条“笨鱼”破开,想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毛病”。雪白的肚皮象窗帘似的拉开,里面露出一团团大米粒一般透明的鱼籽。

老乡全家都傻眼了,那一锅鱼据说他们没敢吃一口,而是象出殡一样送进了大海。事情传开去,乡亲们啧啧称奇,有的甚至唏嘘不已。从那以后,煮活鱼的做法在那里绝迹了。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2

母亲是个好女人,她真的很好。不管她感觉多么糟糕,也不管这一天过得多么倒霉,如果你问她怎么样,她一定会回答——“很好”。母亲经历坎坷,从德国移民来的外祖父英年早逝,她15岁就被迫辍学,整天做工贴补家用。母亲常说,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生活不总是赐予你想要的东西,你只有尽力打好手中这副牌。她永远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不肯让别人为她担忧。

年逾古稀的妈妈不幸中风,她被迫放弃了独立的生活,搬来和我同住。她还不得不放弃了开车和购物——她最钟爱的两件事。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如果谁问起她过得怎么样,她都答以那句令人信服的“很好”。

一天,妈妈在喝汤时第二次中风,这次发病夺去了她大部分的视力和活动能力。医生说仅靠家人照顾已经不够了。于是她一出院,我就安排她住进了一家私人疗养院。她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了。每天我都去看望她,每次问候她的时候,她永远微笑着回答我——“很好”。妈妈很早以前就明白,幸福生活的秘诀就是微笑一次便幸福一次。

那天,当我迈进疗养院前门时,发觉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儿。负责照顾妈妈的护士招手叫我过去,告诉我疗养院主任想和我谈谈。

我向主任办公室走去,心里七上八下。记得我小时候,妈妈也曾几次被叫到学校主任的办公室,那向来不是什么好事,想必今天也是如此。主任见我进门,起身与我握手,问候道:“还好吗?”我回答说这要看他和我谈什么。他告诉我,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把我妈妈错认成她的孩子——她的不肖之子。那女人主张棍棒教育,工作人员还来不及阻止,她已经煽了妈妈一顿耳光。

一想到妈妈被人殴打——从没动过我一个指头的妈妈,已毫无防御能力,甚至看不到袭击者是谁……可想而知,当她无缘无故挨打时会有多么害怕!我气愤极了。我将妈妈送进这所高档疗养院,是因为这里能给她最好的照顾,而不是送来挨打的!我问母亲现在在哪里,得知她在自己的房间后,我怒气冲冲地离开主任办公室,奔向妈妈的房间。

我永远忘不了眼前的一幕。妈妈瘦弱的身躯坐在轮椅里,形单影只,狭小的房间忽然显得那么空旷。我轻轻走到她身边。她的脸已肿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我眼里溢满泪水,心中悲愤交加,真想大喊几声!这样的事竟然发生在最善良的妈妈身上,她从没伤害过任何人。

我勉强挤出一句:“嗨,妈妈,你怎么样了?”妈妈朝我所在的方向微笑了,答道:“很好。”我的愤怒和悲伤顷刻间烟消云散。如果身困轮椅,生活在灰暗世界中的妈妈仍能微笑并感觉良好,我还能有其他感觉吗?如果她能够宽恕,我也能。一旦宽恕,我只觉一阵平静涌遍身心。

“你怎么样,艾伦?”妈妈问,她拒绝隐没微笑。

“我很好。”我说。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3

我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煤油灯和松明。

我是村里自民国初年到现在惟一的大学生。这与我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村里的后生比我聪明的还很多,只可惜他们没有个不吝惜煤油的妈妈。自我爹去世那年起,我家成为全村最穷的人家。但我家却有全村最奢侈的举动每晚天黑之后,还可以点一个小时的灯让我看书。

少年时代的我很不懂事,常常觉得这珍贵的一小时太短了。有时,我从十几里外借来一本书,第二天就要归还,夜里,那书吸引住我,怎么也不想丢手,恰恰在这个时候,母亲准时来了,不由分说地把灯熄灭,这样的行动常常引起我的强烈不满。

后来,年纪稍长,心眼多了,我开始偷灯油。估计母亲睡着之后,我在半夜摸到她房里,将她的老式铜锁打开,偷出油灯来,在蚊帐里读个痛快。为了不让她发现油耗,我常常往油灯里灌水,水与油是不能溶解的。这事终于被母亲发现了,她为此很生气,长叹了一口气,说:“你太不懂事了。“

说这句话时,母亲的语气很软。但我觉得很重,重得刻骨铭心。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件事就像一把刀子,在母亲的记忆中刻得很深。

后来,我到重庆一所学校读书。这期间,我靠卖报纸和帮人干一些杂活挣点小钱,想减轻母亲肩上担子的重量。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每有人从家乡来,总会捎来她的口信,让我好好读书,“别再怕费油了,妈给你攒着呢“。到她去世的那一年,她一共为我攒了64瓶半油。母亲是为我挣第65瓶油时“走“的。

在我回家奔丧的时候,我一路默默流泪。回到家,我在母亲的床下看到许多形式各异的瓶子,一尘不染地立在那里。此情此景,让我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母亲啊母亲!我忘了写信告诉您,城里早就不用油灯了。“

我将为这个小小的“失误“而痛悔一生。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4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

这个故事是一个老农民自述的亲身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个老农民一家缺乏粮食。于是,他经常下夹子捕捉野兽,夹子有时会捕到狐狸、黄鼠狼之类的小动物。

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时,看到夹子上夹到了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他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黄鼠狼的皮。显然,黄鼠狼被夹子夹住之后,依靠着强烈的求生本能而忍痛脱皮逃跑了。

他想,没有皮的黄鼠狼肯定死在不远的什么地方。于是,他沿着血迹寻去,在河沟里发现黄鼠狼藏身的地洞。

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窝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正趴在脱了皮的已经僵硬了的母黄鼠狼身上,不断地吸吮着母黄鼠狼的乳汁。

这位农民看着这个悲壮的场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久久地沉浸在自责的痛苦之中。最后,他将那张黄鼠狼的皮盖在了母黄鼠狼身上,用土隐藏好地洞,才含悲离去。

从此之后,这位老农再也不下夹子捕捉野兽了。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5

母亲进城来看孙子。 周末,我陪她到百货大楼转转。面对花花绿绿的商品,母亲都没什么兴趣,只是转到黄金首饰专柜前,才盯着那些金灿灿 ……此处隐藏4262个字……照面,时间久了,彼此的眼里就生出了朦胧羞涩的爱意。

也就是在那个秋天,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冬天,女儿做了天底下最幸福的新娘。这个好心的片警,从此做了令她骄傲的女婿。

雅娟想,如果不是她的丈夫移情别恋,她就不会离开他,来到这个城市,女儿也不会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如果不是她生病,就不会有好心的片警送她去医院,女儿就不会认识他,也就不会成就这段好姻缘。女儿的幸福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顺理成章,这一切都好像是上天故意的安排。

女儿幸福了,自己曾经的苦楚还算得了什么呢!

雅娟的心终于释然。她不再为自己情感上的失败而郁郁寡欢。她认为,有些幸福是躲不掉的,它就伫立在你人生的某个神秘路口,张着它宽阔而温暖的臂膀,时刻等着,拥你入怀。

她想,她所经历的这些苦难,都只是在为女儿引路,引往那个神秘的路口,与幸福约会,那些苦难,是她为女儿的幸福做的铺垫。

冥冥之中,她一直在为她的女儿预约着幸福。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13

在外科实习,观看最恐怖和野蛮的手术莫过于骨科的手术了。不要说手术时刻如何的吓人,先是看看摆放在手术台上的器械,什么电刀,电锯,电钻,就感觉腿有些发软。看着骨科大夫手里的器械,我总难马上联想到是在医院里,而是感觉在木工房里。骨科手术如同是在修理损坏的桌椅,需要螺母螺钉,需要固定板,需要电刀电锯。我想骨科大夫应该属于是“特级木工”。

因为骨科手术的“野蛮”,我很少跟着二线上手术,我宁可留在病房里打上10个石膏托,好在我的二线从来不勉强我,我不去他并不生气。不过今早我主动跟他一起进了手术室,给他打下手,不是去学手艺,纯粹是因为感动而去。今早的手术比较特殊,特殊在是从患者的母亲身上取下一块骨头移植到患者的身上。

患者是个8岁的男孩,因为调皮,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把腰椎骨摔碎了一块。我们知道脊椎骨是支撑人体的主要骨头,如果损坏了,人就不能站立了。所以必须找一块骨头填补到损坏的部位,本来想从孩子身上取一块骨头,可是孩子的母亲看到了孩子的痛苦,不想让他再痛苦一回,就强烈要求从她自己身上取一块给孩子。听了她的要求,我们都非常感动,经过商量,教授同意他的要求,并且经过检查,孩子的母亲和孩子的血型一样,也适合移植,于是手术就安排好了。

手术开始了,手术室里躺着两个“病人”,一边是患者,一边是他的母亲,先是取骨手术,从母亲的髂骨上要取下一小块骨头。母亲是局麻手术,虽然用了麻药,还是有疼痛的感觉的,我看到母亲的脸煞白,我知道那时疼痛和紧张引起的。取完骨头,母亲被先送回了病房。

旁边的手术已经开始,母亲的骨头被迅速移植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是全麻手术,他安静的趴在手术台上睡着了,此时的他会不会在梦中梦见他已经开始在草地上奔跑了呢?

手术很快结束了,很成功,孩子被送进监护室继续监护。我走回病房告诉孩子的母亲,手术很成功,母亲听后很激动,我看到她的眼中有泪花,我知道那是欣慰的泪花。从她的眼中,我感受到了母爱给我的震撼。

孩子一定会很快康复起来。不久以后他一定又可以在地上跑来跑去了,我不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象母亲爱他那样爱他的母亲?会不会永远孝敬他的母亲?但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忘记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的身上永远有一块母亲的骨头……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14

有一个女孩生性胆小,见到毛毛虫也会吓得大喊大叫,更不必说宰鸡杀鸭了、走夜路了。然而,有一个人走进了女孩的心里,她奇迹般地胆大起来。女孩婚后两年,度完了三个月的假,又回到了车间上三班制。产后第一次上夜班,丈夫怀抱着婴儿看着室外漆黑的夜,用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睡一会儿,我送你上班!”她一口回绝,“不,你照顾宝宝,我自己走!”说完旋风似地推着车出门了。午夜,路上行人极少,她骑得飞快,胸中早忘了做姑娘时的胆怯。开门进家时,丈夫吃惊地问:“夜这么深了。你怎敢一个人回来啦?”“想给儿子喂奶,什么也不觉得怕了!”

丈夫出差了,他们请了个保姆,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需要催奶,就叫保姆买回一只鸡,鸡买回来了,小保姆磨蹭了半天,鸡还扑着翅膀。小保姆哭丧着脸说:“我从来没杀过鸡!”看着小保姆杀鸡时担惊受怕的样子,她笑了,三下五除二杀了鸡,又把杀好的鸡递到小保姆的手中,笑嘻嘻地说:“总有一天,你会胆大起来的!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15

20岁那年,我伸出梦想的手在海拔5000米的雪山哨所打开一扇小天窗,憧憬的眼眸通过天窗看到的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阳光,蓝天,白云,河流,神鹰,雪莲花。然而,我很难想象当我的小天窗突然被一场来势凶猛的雪崩关上后,等待我的会是什么?

了解史铁生的人,都知道他20岁那年,双腿突然残废,“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然后,这一切都被焦急的母亲看在眼里,苦闷、惆怅,令人窒息的死亡被母亲强大的双手一次次阻截。在残疾儿子身上,母亲的情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过滤器,母亲的双手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支撑。

与史铁生相比,母亲的苦难显得尤为沉重。“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加倍的苦难让母爱的光辉重复地释放出来,母爱像冰凌一样晶莹剔透。“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每次去地坛,母亲便无言地帮他作着准备,他走出很远了,“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态”。母亲担心他,便来园子里看他,“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每次读到这里,我眼前都会浮现出我的母亲一次次站在乡村公路边不说话,用目光默默送我上高原的那个永恒的姿势。

史铁生最理解母亲,母亲更理解儿子,这是爱在特殊境遇里的自然升华,母亲默默地为儿子做着一切,她唯一的指望就是儿子能懂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她希望儿子以此为营养,勇敢地活下去!

20xx年的最后一天,成都的太阳失约了,天空一片浅灰,我正坐在通往天府广场的地铁上,忽然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人群中,我似乎感觉到了异样的气息,用一只手蒙住手机,尽量把声音压得低低的,问她。许久,手机里才传来瑟瑟的声音:今天是我比较悲伤的一天,大清早上班路上,就得知他走了,那个影响过我生活与写作的人走了。

同学说的正是史铁生。

我们在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27号,因为散文,常谈起史铁生,谈起他不屈的人生与信念,谈起他的语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笔调,我谈得更多的是史铁生背后的母亲。在史铁生笔下,关于母亲的文字随处可见,母亲承受的苦难远在他之上;在这个世界上,母亲对他是影响最大的人。

母亲创造了一个写作者的学习榜样史铁生。

史铁生创造了一篇让人百读不厌的《我与地坛》。

母亲当然是苦难的,她把苦难的铁磨成幸福的钥匙,终于开启了残疾儿子封闭的天窗,让儿子感受到了活着的力量,看到了人世间的美丽风景,创造了一个奇迹的世界。

这一切都源自伟大的母爱。因为,母亲是能够为儿子打开世界天窗的那个大写的人。在我看来,这个人不是女神却胜似女神。

《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